各位考生:
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617药学基础综合、349药学综合的考试大纲较往年有变更,请各位考生查阅。
一、药学综合考试科目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三门学科。
二、考试比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三门学科各占100分、总分300分。
三、题型结构(各科有所不同)
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命名题、写结构、完成反应式、推断题、合成题、机理题、鉴别题、分离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问答题、比较题等。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五、参考教材:
《分析化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8版、主编 柴逸峰、邸欣
《有机化学》:“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8版(2016年2月第1次印刷), 陆涛 主编
《生物化学》: “十三五规划教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9版、主编周春燕、药立波
대왕카지노 사이트
2020 年 7 月 13 日
附件:
《分析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核目标
《分析化学》内容分为化学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化学定量分析包括重量分析、滴定分析、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仪器分析包括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紫外、红外、荧光、核磁共振)、质谱、色谱分析(色谱法概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各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学生应系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于实际分析测定中。
二. 考核内容
1.绪论:掌握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过程和步骤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熟悉:误差的传递; t 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取间;显著性检验( t 检验和 F 检验);可疑值的取舍( Q 检验法、 G 检验法)。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法则;修约规则。
3.滴定分析概论:掌握滴定过程及其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各种类型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终点误差计算。分布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熟悉:质量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
4.酸碱滴定法: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碱溶液的 pH 计算;酸碱指示剂。
5.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碱(酸)的滴定。熟悉:非水滴定法的特点以及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了解:非水滴定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6.配位滴定法: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
7.氧化还原滴定法: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 Nernst 方程式);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程度和反应速度。氧化还原指示剂;各类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测定条件。
8.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铬酸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和铁铵钒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沉淀的完全与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净度与影响因素;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熟悉沉淀的形成及其形态;均匀沉淀及有机沉淀剂的应用;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及计算。了解挥发法和萃取法
9.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掌握电位法(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玻璃电极的结构、原理及性能; pH 值的测定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性能及测定方法。电位滴定法的基本装置、指示电极的选择、确定终点的方法。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可逆与不可逆电对;滴定方法的原理与类型;仪器装置。 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粗略分类;电解法、电导法、伏安法的简单原理。
10.光谱分析法概论:了解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仪器。
11.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掌握Lambrt-Beer 定律;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分析方法(定性鉴别和纯度检查);定量方法(单一物质的定量方法;多组分样品的定量 方法 )。
12.荧光分光光度法:掌握分子荧光的发生过程;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熟悉荧光法分光光度计。了解荧光分析新技术
13.红外分光光度法: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特性、表示方法;基频峰和泛频峰;特征峰和相关峰;吸收峰的位置。熟悉:典型图谱;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光谱解析程序。
1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掌握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共振线与吸收线;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吸收强度与原子浓度的关系。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技术。
15.核磁共振光谱法:熟悉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共振;弛豫历程;化学位移及其产生、表示方法和影响因素;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了解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
16.质谱法:熟悉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和质谱、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离子类型;分子式的测定。
17.色谱分析法概论: 掌握色谱过程;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熟悉:色谱法分类
18.平面色谱法: 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的原理和实验条件。
19.气相色谱法:掌握色谱理论;基本概念(色谱峰、基线、保留值、色谱峰区域宽度);色谱过程(差速迁移);塔板理论(基本假设、二项式分布、正态分布)及动力学理论( Van Deemter 方程);色谱柱;检测器;分离条件与操作条件选择;定性定量分析。
20.高效液相色谱法: 熟悉各类高效液相色谱分类与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比较。定性定量方法。
21.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熟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电泳和电泳淌度、电渗和电渗淌度、表观淌度、理论塔板数。
《有机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核目标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及其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学生应系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命名、性质、相互联系及基本的合成方法,了解并掌握重要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能进一步地应用化合物结构特点分析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二. 考核内容
1.绪论:掌握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共价键的性质及断裂方式,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熟悉有机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2.烷烃:掌握烷烃的分类、构造异构和碳原子的级,命名规则、化学反应。理解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
3.烯烃:掌握烯烃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制备。熟悉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了解烯烃的物理性质。
4.炔烃和二烯烃:掌握炔烃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及制备,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与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5.脂环烃:掌握脂环烃的结构、构造异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及制备。掌握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6.立体化学基础:掌握对映异构的产生原因、对映异构体的表示方法、对映异构体构型的命名及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7.芳香烃:掌握苯的结构、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熟悉亲电取代反应机理。掌握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掌握休克尔规则。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8.卤代烃:掌握卤代烃的命名、化学性质及制备。熟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9.醇、酚和醚:掌握醇、酚和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邻二醇和环氧化合物的特性,硫醇与硫醚的性质及应用。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10.醛和酮:掌握醛酮的命名及化学性质。熟悉醛酮的制备方法。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α,β-不饱和醛、酮及醌的结构、命名及性质。
11.羧酸和取代羧酸:掌握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命名及化学性质。熟悉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制备。了解羧酸和取代羧酸的物理性质。
12.羧酸衍生物: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及化学性质。熟悉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3.碳负离子的反应:掌握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及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基化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14.有机含氮化合物: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命名、性质及制法,重氮盐的性质和应用。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胺的物理性质。
15.杂环化合物: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常见五元和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熟悉重要杂环化合物的制备。
16.糖类:掌握单糖、双糖及多糖的定义、组成、结构及化学性质。
《生物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目标
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考察学生应用生物化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时应从能力、层次、题型、难易度和试题份量等方面综合考虑。考试内容和范围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不出偏题、怪题和有争议的试题。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广、应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80%以上、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要适度。其中着重于“双基”内容的基本题应占总题量的50%~60%、中等难度的试题占20%~30%、提高性试题占10%~20%、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试题应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考试内容
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内容的95%、熟悉内容的80%。包括: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生命基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糖、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和相关的能量转化;遗传信息在生物体中的表达过程及调控方式;药物的效应机制与体内过程一般生物化学规律。
具体分章节要求如下:
第一章 绪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的结构;肽键、肽键平面。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α-螺旋,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蛋白质的两性电离性质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其实际应用。
二、熟悉: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及其它理化性质。α-螺旋的特点、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掌握:核酸的分子组成,DNA的碱基组成规律,DNA一级结构的概念、二级结构及其要点;DNA的功能。RNA的分类,mRNA结构、功能;退火的概念。
二、熟悉:tRNA、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核酸的变性、复性概念;增色效应、解链温度;核酸杂交。
第三章 酶与酶促反应
一、掌握:酶的分子组成: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与辅基的概念;辅助因子中的B族维生素。酶的分子结构: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酶促反应的特点。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氏常数、米氏方程,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酶原的概念及酶原激活的机理,同工酶的概念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二、熟悉: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原激活的意义。
第五章 糖代谢
一、掌握:糖酵解的定义,主要反应过程。糖有氧氧化的概念,主要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能量的生成,三羧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及关键酶。糖异生作用的定义,关键酶,反应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概念,血糖的浓度,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二、熟悉:糖酵解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糖原合成、糖原分解的关键酶。血糖浓度的调节。
第六章 生物氧化
一、掌握: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CO2的生成。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二、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ATP与高能磷酸键;胞浆中NADH 的氧化。
第七章 脂类代谢
一、掌握:脂肪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酸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酮体的概念及生成、氧化的部位。胆固醇的合成原料、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化。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各种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合成部位及生理功能。
二、熟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甘油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的合成原料,脂肪肝。血脂的种类,载脂蛋白及其功能,LPL和LCAT的功能。
第八章 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一、掌握: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脱氨基作用(重要的转氨酶)、转氨基作用、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血氨的来源与去路,尿素的生成:合成部位、合成过程及生理意义。氨中毒及肝性脑病;一碳单位的定义。
二、熟悉:氮平衡,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在肠道中的腐败作用;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脱羧基作用产生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活性蛋氨酸,转甲基作用。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一、掌握:嘌呤及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人体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二、熟悉: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痛风症发生的机制及其治疗。
第十章 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一、掌握: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
二、熟悉:变构调节的机理及生理意义, 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
第十二章 DNA的合成
一、掌握:遗传学中心法则;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原核生物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及其作用,原核生物DNA的合成过程,逆转录概念。
二、熟悉: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真核生物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及其功能;突变的概念及类型。
第十四章 RNA的合成
一、掌握:转录的概念,转录的模板,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和终止过程。
二、熟悉:原核生物转录的延长,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及其功能。mRNA、tRNA转录后的加工。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合成
一、掌握:三类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密码子及其特点。
二、熟悉:肽链生物合成中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原核生物肽链合成的起始、延长和终止;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特点;分子病。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一、掌握:基因表达的概念。顺式作用元件及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
二、熟悉: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调节-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式;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第十七章 细胞信息转导的分子机制
一、掌握:细胞间信息物质,细胞内信息物质,cAMP-PKA途径。
二、熟悉:膜受体和胞内受体的结构及功能,受体的作用特点。G蛋白,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第十八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一、掌握:血浆蛋白的分类,2,3-BPG支路,血红素的合成原料及限速酶。
二、熟悉:血浆蛋白的来源(清、球比例意义),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及非蛋白氮。2,3-BPG的功能,ATP的功能。
第十九章 肝的生物化学
一、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生理意义;胆汁酸的分类;胆色素的概念,胆红素的来源、生成和运转,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二、熟悉:生物转化的特点。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第二十三章 DNA重组和重组DNA技术
一、掌握: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概念,重要的工具酶及其作用,基因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二、熟悉:目的基因获取方法,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